Policy

政策資料

電動機車2022新車數未達目標,呼籲經濟部、環境部、交通部推動「三三三政策」補助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於8月發布《淨零臺灣:2023運具電動化產業戰略報告與願景展望》(以下簡稱戰略報告)。在之前的文章,我們淺談戰略報告中所盤點的電動運具產業發展效益,本篇文章要進一步說明SMAT在報告中提出的政策建言。

畢竟電動運具的潛力雖有目共睹,但能否在理想時程達到目標,才是能否發揮產業價值的關鍵!SMAT呼籲,「2050淨零轉型」已是明確目標。達到目標的過程,要讓所有的利害關係人能夠「共好」;達到目標的過程,要能連結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讓人民有感;達到目標的過程,政府的政策方向要明確。

電動機車是台灣發展最成熟的電動運具,成長狀況卻追不上目標

在各種電動運具中,電動機車可說是台灣發展最成熟、民眾也最熟悉的電動運具。然而現在電動機車佔整體機車的比例仍然偏低,以機車總數為例,今年全台灣到第二季共有1439萬輛機車,其中66萬輛是電動機車,比例只有4.6%;再從機車銷售量來看,過去三年電動機車的銷售總數從沒有超過10萬輛,市售比不到12%。

進一步與交通部設定的電動運具成長目標進行比較,在2023年4月發布的「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關鍵戰略行動計畫(核定本)」中,交通部原本設定2022年要達到的電動機車新車目標數為13萬5000輛,但2022年電動機車新車銷售數量僅有8萬7690輛,顯示規劃目標與實際狀況出現高度落差,也代表在電動機車的議題上,台灣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值得各界共同來努力。

為加快電動機車成長速度,SMAT在戰略報告中提出三個政策思考面向。第一要加強傳統機車行的轉型動機;第二要提高民眾轉換電動運具的意願;第三要降低電動運具的日常使用成本。根據以上三個面向,SMAT呼籲政府應進行跨部門協作,推動「三三三政策」,並針對各政策對應的部會,提出整體建議方向,期望成為政府各部會未來推動運具電動化的參考。

經濟部——推動公正轉型、加強機車行轉型動機、規劃電動機車長期產業藍圖

第一個三,我們建議經濟部對傳統機車行提供每台車3000元的銷售獎勵金,讓傳統機車行取得誘因以加速推動公正轉型。

為協助傳統機車行進行公正轉型,目前政府的輔導機制包括:提供電動機車維修技術課程、補助購買維修工具與試乘車。然而傳統機車行的反應卻是,車行內早已具備各項維修工具,相關經費沒有用在刀口上,更無法凝聚為推動電動機車的助力。

因此建議政府提供更直接的經濟協助,每銷售一輛電動機車就對傳統機車行從業人員提供3000元的銷售獎勵金,讓機車行對綠色商機有感,除了提升機車行銷售電動機車意願,也可以間接提高整體的電動機車持有率。

唯有協助傳統機車行順利進行「油電銜接」、「升級轉型」,才能讓所有產業從業人員,共同分享產業成長的果實,進一步擴大電動機車產業鏈上中下游商機。

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補助,善用碳權憑證加強電動機車優勢

第二個三,我們建議環境部恢復行之有年的3000元新購電動機車補助,讓民眾願意轉換消費行為,進行綠色環保消費。

為協助傳統機車行進行公正轉型,目前政府的輔導機制包括:提供電動機車維修技術課程、補助購買維修工具與試乘車。然而傳統機車行的反應卻是,車行內早已具備各項維修工具,相關經費沒有用在刀口上,更無法凝聚為推動電動機車的助力。

因此建議政府提供更直接的經濟協助,每銷售一輛電動機車就對傳統機車行從業人員提供3000元的銷售獎勵金,讓機車行對綠色商機有感,除了提升機車行銷售電動機車意願,也可以間接提高整體的電動機車持有率。

唯有協助傳統機車行順利進行「油電銜接」、「升級轉型」,才能讓所有產業從業人員,共同分享產業成長的果實,進一步擴大電動機車產業鏈上中下游商機。

環境部——恢復新購電動機車補助,善用碳權憑證加強電動機車優勢

第二個三,我們建議環境部恢復行之有年的3000元新購電動機車補助,讓民眾願意轉換消費行為,進行綠色環保消費。

多管齊下,跨部會共同推動「運具電動化」,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

電動機車在台灣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各項零組件一應俱全,百分之百可以在台灣生產製造,還可以外銷創匯。只要政府下定決心,透過跨部會多管齊下的政策工具,全力推動產業發展,一定能夠帶動就業成長、經濟起飛。

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因為科學已經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相當急迫而嚴重。未來就讓臺灣運用「電動機車」加速推動「運具電動化」,透過臺灣的電動運具產業鏈上中下游,帶動民間投資、促進經濟成長、創造綠色就業、推動環境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