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Column

關鍵評論網 專欄

力抗電動機車產業衰退 經濟部電動機車補助是最後防線

作者:

2020年是電動機車產業衰退的一年,最大的困境並不來自於疫情對產業的傷害,而是環保署錯誤的油電平權政策,導致一連串對產業綠色轉型的重大打擊。11月上旬立法委員洪申翰在衛環委員會直指問題的核心:電動機車明顯比七期燃油機車乾淨,卻給予相同的補助金額,最終導致補助方案「搞出一堆燃油機車」,電動機車銷售量大跌。

經濟部補助電動車輛的遠見

早在民國98年,為鼓勵電動機車的研發與量產,擴大市場規模,政府就已經制定出經濟部發展電動機車補助及獎勵實施要點,從相關計畫彙整的成果來看,傳統油車大廠多早在請領補助之列。該計畫在當時獲得超過5億元的預算,卻在民國102年被立法院批評成效不彰,內銷數字不如預期。然而政府並未因此而退卻,因為電動化的目標並非一可幾,創新研發、技術累積、市場成熟,新創產業的成長必然伴隨風險,而政府獎勵、補助的目的就是輔導、厚植產業成長茁壯的基石。

10年前創造的政策誘因在近年來已逐漸發揮成效。今周刊報導,傳統油車業者投資3,000萬元入股東南亞最大獨角獸Grab,更合資成立後勤公司,預計未來五年獨家提供電動自行車、電動機車。此外更積極透過電動機車產品佈局印度市場,縱使遭遇波瀾,但仍可觀察到,隨著國際市場趨勢的轉變及國內政策誘因的支持,傳統油車大廠看似也力圖改變,加速產業轉型。

然而,電動車輛的發展卻在今年初因為油電平權的口號橫空出世、環保署政策的大力轉彎,形成產業大幅衰退的結果。

2020年:台灣電動機車產業急轉直下

根據交通部統計資料指出,今年110月燃油機車較同期成長達17.48%,電動機車卻大幅衰退近3成,大開全球綠色運輸趨勢的倒車。究其根本原因,在於政府受迫於傳統燃油機車廠的壓力,取消環保署電動機車新購補助的同時,更將高達數倍的經費用於補貼七期燃油機車的汰購,完全無視於環保署自身報告也承認,七期燃油機車的碳排放及污染量,仍以數十倍的差距遠高於電動機車,更使台灣成為全球唯一補助燃油機車的國家。

截至今年10,全台電動機車銷售量僅有約8萬台,已嚴重打擊台灣電動機車產業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產業規模,影響各方持續投入電動車輛產業的市場信心。縱使包含地球公民基金會、立委洪申翰、林淑芬及邱泰源等皆對此大力抨擊、並提案凍結部分預算,但環保署的態度依舊,完全無視電動機車產業衰退的事實,等同將過去積累的改革成就化為烏有。

也難怪20201117日的媒體報導指出,傳統油車大廠公開宣佈,電動機車的量產將至少延緩3年,畢竟在環保署的「大力扶植」下,油車大廠只需要以逸待勞請領補助即可,至於綠色轉型升級的技術、市場開發顯然不具備太大的政策誘因。

工研院指出,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導致油價低迷、出口衰退以及七期燃油車款補助,導致電動機車市佔率下滑,產值較2019年衰退33.9%至新台幣91.1億元。相較去年電動機車掛牌數168,544輛、市佔率高達18%,預估2020年燃油機車掛牌數85.6萬輛,電動機車掛牌數11.5萬輛,占整體機車銷售比例降至11.8%

在此一背景下,僅存的經濟部政策就成了維繫電動機車產業存續的重大關鍵,倘若經濟部取消對電動機車的扶助措施,勢必將造成電動機車銷量持續下探,屆時過去多年來產官學界所共同努力打造的轉型契機,恐將產生難以回復的毀滅性打擊,過去政府及市場投入的資源也將形同虛擲。 

運具電動化是國際趨勢,台灣政府準備好了嗎?

歐盟在年5月推出歐洲綠色政綱,通過總計達7,500億歐元的振興基金,擘劃2050年碳中和的宏大願景。其中潔淨車輛推動上編列達200億歐元,並積極設定5年內增加200萬個充電樁的政策目標。國際能源總署也在最新的2020年電動車輛展望報告中,肯定電動車輛是減少人口稠密地區空氣污染的關鍵技術,也是有助於實現能源多樣化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的重要選擇迄今為止,已有17個國家宣布2050年將實現100%零排放的車輛目標。

具體來看,在亞洲地區至少有日本、菲律賓、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提出電動車輛有關的補助措施或長期發展目標;在歐洲地區,主要國家更是直接提出禁售燃油車輛的政策,積極引導電動運具使用。其中英國首相更在1118日「再度」宣布2030年起,英國禁售以汽油和柴油為燃料所驅動的車輛。各國政策雖不太相同,但是整體方向一致,就是透過設立政策目標,並輔以減稅、補助、投資生產誘因、廣設周邊設備等手段,逐步達成運具電動化的目標。

各國政府之所以積極透過政策佈局,是因為發展電動機車產業並非一蹴可,其中電池系統、充電系統、電動機系統、車用智慧控制系統,都是產業要從零開始研發,也因此電動機車在初期所投入的研發成本勢必須反映到售價上,這也是為何現下電動機車售價較高於燃油機車的根本原因。倘若缺乏政府穩定的政策扶植,建造成本將難以分攤到足夠的市場規模中,形成虧損難以填補的惡性循環,除連帶影響上下游已長期投入的零組件供應商外,更可能使得運具電動化的目標嘎然而止。正當全球政府加緊腳步的同時,台灣準備好了嗎? 

產業升級需要經濟部的政策支持

台灣經濟研究院的高仁山博士指出,電動機車是100%台灣製造,可以帶動2.1兆基礎工業配件及製造業發展,高仁山博士更進一步表示,若是台灣能夠把握住電動機車推向國際,將可以創造出20萬個工作機會及9,900億的市場產值。

2020年極有可能成為近年來經濟部首次電動機車補助預算大於實際支出的情況,在外部經濟環境不利的市場因素,加諸環保署取消新購補助、補貼七期燃油機車等政策背景下,經濟部若欲延續過往電動機車扶助的成果、力保台灣機車產業升級的可能性,電動機車補助的7000元基準線將很可能是最後一道防線。

事實上,根據108年交通部機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調查結果顯示,有67.9%的機車使用者有意願購置或汰換為電動機車,而其中影響使用者意願的因素中,電動機車價格的合理性及健全的充電設施就是最重要的兩項參考因素。顯見,政府在現階段對電動機車的政策補貼,確實發揮降低進入門檻、擴張市場規模的重要效果。

期待經濟部能夠重視電動機車產業所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協助產業共同度過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卡,讓運具電動化、機車產業升級的政策軸線得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