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燃油車價格即將黃金交叉?
傳統油車是不是回不去了? 2020年是全球電動車產業的一大重點年,除了各國為了環保減碳訂出燃油車年限,也包括Tesla以外的世界各大車商紛紛量產推出二輪、四輪電動車產品,讓運具電動化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隨著這些大廠積極佈局,預估全世界電動車銷量可以增長40-50%。 而臺灣的狀況又是如何?即便國際的電動車市場布局從2010年起非常明顯,臺灣扎扎實實落後國際快10年之久,2019年又受限於燃...
傳統油車是不是回不去了? 2020年是全球電動車產業的一大重點年,除了各國為了環保減碳訂出燃油車年限,也包括Tesla以外的世界各大車商紛紛量產推出二輪、四輪電動車產品,讓運具電動化進入百花齊放的時代,隨著這些大廠積極佈局,預估全世界電動車銷量可以增長40-50%。 而臺灣的狀況又是如何?即便國際的電動車市場布局從2010年起非常明顯,臺灣扎扎實實落後國際快10年之久,2019年又受限於燃...
文: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健全副院長 新冠肺炎的疫情,除了讓世界各國蒙受巨大的損失,也改變了世界生活的型態。臺灣在過去一年除了防疫的表現被世界肯定,在經濟上的成就也十分亮眼。臺灣若想持續這波優勢,就必須放眼未來,在產業面上超前部署。在這個時代,環保、共好的綠色產業就是很好的加值產業,而電動機車對台灣來說,更是十分重要的發展方向。 後疫情時代的五大趨勢 為什麼要投資綠色產業、投資電動機車?首先...
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解析了運具電動化的反對者是如何刻意運用佔比約5%的「全國平均數據」,淡化移動污染源對民眾健康可能產生的危害。移動污染源的密度在各縣市及都會區都有顯著的落差,其中機車密度越高的地區,在懸浮微粒、非甲烷碳氫化合物及一氧化碳等污染物上,都明顯高於其他區域,顯見其對人口及交通稠密的地區影響不容小覷。 在重新認識移動污染源對空氣品質可能造成的損害後,在這一篇文章裡,我們將把重點放在電...
運具電動化的政策藍圖,從來不僅限於機車產業,政府很早就開始推動大型客運、公車電動化的進程,也對電動汽車輔以減稅或補貼等獎勵措施,電動機車作為全台灣數量最多、密度最高的移動載具,同樣也在轉型升級之列。 然而綠色運具的興起,在台灣特殊的機車產業結構下,卻面臨全球罕見的倒退與障礙。在強大社會壓力之下,行政院不只停止了「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的計畫,自20 19年底,傳統車廠更疾呼「油電平權」,要...
先前已經和大家介紹過,無論是走在環保減碳倡議前端的歐洲,又或是同樣飽受空汙肆虐、機車使用量高的亞洲各國,無不在政策上採取積極促進運具電動化的措施,舉凡設定具體年度的禁售令、電動機車的購車補貼,又或是充換電站的設置獎助,全球正快速迎向運具電動化的時代,新的能源使用及環境友善的產業,也隨著快速崛起,不斷顛覆傳統運輸市場。 遺憾的是,過去機車王國的美名,如今卻面臨台灣產業轉型遲滯的困境。行政院永續...
空污最⼤的來源竟然不是⼯廠電廠︖ WHO將PM10、PM2.5歸類為⼀級致癌物質,空污問題早已成為全球⼈類的健康殺⼿。⽽在台灣,台⼤公衛學院的研究表明,PM2.5在國⼈死亡負擔的重要危險因⼦中,排名第四,每年約有8600⼈因暴露空污被奪⾛性命或提早死亡。 也因此,近年來空氣品質的改善,⾃然也就成為朝野各界的努⼒⽬標。然⽽,⼀般民眾或媒體多把⽬光放在「明顯⽽⼤型」的固定汙染源上,⼤型⼯廠或燃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