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佔下個世代的移動市場 全球燃油車廠拚轉型、台灣機車出口陷危機
2021年是全球淨零轉型的重要一年,也為傳統燃油運具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今年度發布「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線圖」特別報告,內容建議各國應在2035年停售內燃機汽車,在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大國已承諾淨零轉型的前提下,電動化的浪潮勢在必行,全球燃油車大廠也力拼轉型,緊抓下個世代的關鍵市場。 2...
2021年是全球淨零轉型的重要一年,也為傳統燃油運具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今年度發布「全球能源部門2050年淨零排放路線圖」特別報告,內容建議各國應在2035年停售內燃機汽車,在歐盟、美國、日本等先進大國已承諾淨零轉型的前提下,電動化的浪潮勢在必行,全球燃油車大廠也力拼轉型,緊抓下個世代的關鍵市場。 2...
台灣民眾對空氣污染成因的理解,多數集中在火力發電,使得能源轉型、火力發電降載等議題獲得高度重視及討論。但電力產業真的是最大威脅嗎? 事實上,依照科學數據分析,電力業空污並不是民眾健康的最大威脅;交通運輸業所產生的「移動污染源」,才是隱性危機。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更曾引述研究指出,台北市民因交通排放的非甲烷碳氫化合物,使人均壽命減少64.8天,是單一石化工業區周遭居...
「電動車真的環保嗎?」這樣的的新聞標題和討論,隨著2020年出現的偽論述--「油電平權」,近一年多來常常出現在讀者面前。但綜觀搜尋得出的結果、媒體報導和討論區內容,很容易引發誤會。情況好一點是「電動車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環保,但應該還好」、「原來電動車並非零碳排」,更有甚者將風向帶往「電動車根本不環保」、「電動車碳排不比燃油車少多少,甚至可能比較多!」 燃油車輛排放造成空氣污...
COP26在蘇格蘭格拉斯哥順利落幕,世界各國終於正視碳排帶來的溫室效應,造成地球不斷升溫的氣候危機。 不只福特、賓士、富豪等11家傳統汽車大廠承諾在2040年前,讓所有新車達到「淨零排放」的標準;以英國為首的30個國家也承諾制定相關法令落實車輛碳排的標準,使「運具電動化」的進度成為公認的重要關鍵。 近年來台灣網路上常看到「電動車真的環保嗎?」的討論,甚至有「電動車根本不環保」、...
2020年開始,原本處於全球降雨最多區域之一的台灣,竟然發生梅雨雨量大減、沒有颱風登陸的奇特現象,也造成台灣70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中南部13個水庫的有效蓄水量總平均約在20%,苗栗、台中及彰化部分地區從四月就開始「供五停二」的限水措施。 伴隨全台攝氏30度以上的高溫,這是近年來民眾第一次親身感受氣候變遷帶來的嚴重效應;以往只在新聞畫面中看到國外洪水、旱災、森林野火和超級颶風...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睽違16年後,於9月22日發布新版《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空氣品質指南》,該報告針對全球超過500篇論文進行系統性的審查,並以此為根據,更新六種污染物質的參考指標(PM10、PM2.5、O₃、NO₂、SO₂、CO),並警告空氣污染問題對全球健康所造成的重大風險。 據估計,每年因暴露於空氣污染導致超過700萬人過早死亡,損失加總可達數百萬健康壽命年限。 台灣民眾對空氣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