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具大革新——綠色X智慧新時代
台北市政府在今年2月4日召開電動運具促進計畫記者會,宣布今年起至2023年,每年將投入1.56億元補助汰購或新購電動機車,最高加碼補助9000元,合併中央政策計算,汰購電動機車最高可補助1.9萬元,目標要在2023年電動機車占比達12%以上。 究竟運輸工具、電動機車在節能減碳、降低空汙的政策討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智慧運輸又為何被喻為是下個世代交通轉型的重要契機?台灣的政策框架、主管機關是否...
台北市政府在今年2月4日召開電動運具促進計畫記者會,宣布今年起至2023年,每年將投入1.56億元補助汰購或新購電動機車,最高加碼補助9000元,合併中央政策計算,汰購電動機車最高可補助1.9萬元,目標要在2023年電動機車占比達12%以上。 究竟運輸工具、電動機車在節能減碳、降低空汙的政策討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智慧運輸又為何被喻為是下個世代交通轉型的重要契機?台灣的政策框架、主管機關是否...
2020年是電動機車產業衰退的一年,最大的困境並不來自於疫情對產業的傷害,而是環保署錯誤的油電平權政策,導致一連串對產業綠色轉型的重大打擊。11月上旬立法委員洪申翰在衛環委員會直指問題的核心:電動機車明顯比七期燃油機車乾淨,卻給予相同的補助金額,最終導致補助方案「搞出一堆燃油機車」,電動機車銷售量大跌。 經濟部補助電動車輛的遠見 早在民國98年,為鼓勵電動機車的研發與量產,擴大市場規模,政...
文:台灣經濟研究院南臺灣專案辦公室主任高仁山 COVID-19的肆虐讓全球產業大萎縮,傳統汽機車也無法倖免,但電動汽機車卻成為少數在這一波頹勢中逆勢成長的產業,不只顯示世界各國都朝向運具電動化的方向發展,更顯示綠色經濟的興起,台灣的智慧移動產業又該如何因應? 電動機車製造業,產值上看2.1兆元 以製造業的角度分析,傳統的油車有六大系統,電動...
2020年是台灣運輸部門減碳大衰退的一年,在全球油價下跌及政府政策補助的雙重“激勵”下,台灣燃油機車的銷售量逆勢攀升至近年新高。當國內燃油機車業者慶祝銷售行情的同時,台灣永續環保、空汙減碳的政策目標卻被就此被犧牲,不僅嚴重打擊我國運具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更與國際交通發展趨勢背道而馳,恐將對台灣產業及氣候外交造成嚴重打擊。 一、COP26即將登場:台灣氣候外交...
今年是台灣運具電動化轉型的關鍵一年。 燃油機車廠高舉”油電平權”這項偽論述的大旗,已經對運具電動化的進程造成實質的傷害。就在傳統車廠持續宣稱燃油機車為「環保機車」的當下;就在政策搖擺不定,回頭補貼燃油機車的同時;國際上卻早已確認共識:運具電動化將是落實氣候正義、達成永續目標的重要關鍵。 歐盟在今年5月推出歐洲綠色政綱,通過總計達7500億歐元的振興基金,擘劃2050...
上一篇介紹了亞洲機車大國的電動機車產業政策,發現亞洲各國無不加大對運具電動化的政策力道,這項事實與油車業者近日提出的「油電平權」恰恰相反,亦即,台灣燃油機車在亞洲的產業優勢正備受威脅。有鑒於東亞各國在機車的使用比例與密度較高,對台灣機車的產業環境應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日前發文,駁斥某業者所提出,六、七期燃油機車和電動機車一樣環保的說法。「油電併行」的前提需建立在汙染物質...